疫后时代的文旅,还有诗和远方吗?

分享到:
点击次数:537 更新时间:2023年08月21日13:46:52 打印此页 关闭

疫情三年,我们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消费者的行为、商业发展趋势、投资环境、业态等,都与过往有了很大差别。在无法说走就走的当下,作为曾经和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龙头引领作用的消费领域其中一个分支——文旅行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那么,后疫情时代,文旅商还能有“诗和远方”吗?

image.png

每当聊起文旅商,总是绕不开几个痛点:它避免不了“潮汐现象”,远离城央,驾驶半小时以上;它意味着区域不成熟,缺其他产业,缺人间烟火;它又暗示着较长的开发周期,考验着开发商的耐心。

疫情下,商家愈发难生存,但就是这样的挑战却给文旅商市场带来了更多机会,“诗和远方”反而变得没那遥远,城市中浮现越来越多的“文旅点”,呈百花争鸣状,文旅尤其是在地文化,正在赋能各式各样的项目和行业。

趋势一:万物皆文旅

文旅能赋能一切,这是疫情后带来的一个时代红利。出行受限,使文旅商的边界越发模糊,楼下的废弃厂房、老巷子、废弃的学校旧改,都在成为文旅项目;工厂、乡村也在文旅化,变身工业观光或乡村旅游……

业态在变——我们耳熟能详的,Blue Bottle是一家咖啡厅吗?阿那亚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吗?茑屋书店是一家书店吗?与其说它们是业态,不如说它们是一个个表达不同文化的文旅项目,而当今的消费者,也正在为这种文旅商买单。场所也在变——城市公建,现在也成为文旅消费的热门。我们去商业综合体,更多是游玩、休闲、消磨时光,甚至“微度假”。

image.png

趋势二:轻度假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出游,呈“短时长、近距离、高频次”的特征。过去小长假,火爆的旅游目的地,从过去的全国各大型旅游景点,变成今天一个个小众网红景点。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文旅发展趋势——轻度假。

一些城市中心项目正在成为微度假目的地。城市微度假项目跟城市近郊的文旅项目相比,距离更短,消费更低(相对远距离的出行),出行更环保,消费频次也可以更高,出行的随意性更强。因此层出不穷的露营项目出现在了市民广场、城央公园中,让市民在疫情当下仍然能享受“说走就走”的轻度假之旅,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趋势。

image.png

趋势三:去门票化

很多大型文旅项目的主要营收来自于门票收入,以迪士尼、环球影城为首,但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最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衍生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非常高,但这是靠长期的、重成本IP塑造,才能有今天的强粘性受众。靠门票带来最大的发展局限是重复性消费的机会很低,这也给国内很多门票收益的文旅项目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约束。

image.png

因此,越来越多的文旅景区开始去门票化,将文旅人流作为商业的人流引擎,门票营收转变化成租金收益,也是文旅景区的一个有效的转型方向,也是文旅项目转型做商业项目一个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天然的人流基础。相当于别人做个商业综合体,想尽办法搞主题、引主力业态来吸引人流,而主题乐园自身就是一个强大的人流引擎。

趋势四:沉浸式为王

越来越卷的文旅商项目,带来的是沉浸式的一次又一次天花板突破。沉浸式玩法与文旅项目向来关系紧密。今天,国内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带来了大型的全景式全沉浸剧场,刷新了文旅商的新玩法,也通过一个全新的交互方式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广东中山市2022年推出了一个全沉浸的剧本杀项目——“有戏世界”,前身是中山影视城,旁边是孙中山故居。在过去十几年,项目作为影视城景区,营收靠门票收入和场地租赁为主。

近年来,景区式模式每况愈下,不得已转型做了沉浸式剧本杀,设置了四个程度的体验:

  • 轻轻沉浸:即游园式,披个披肩进入园区作为剧中路人体验游园
  • 轻沉浸:有精致换装,但没有剧本,简单地体验园区的一些简易任务,以及拍照打卡为主
  • 中沉浸:则拥有角色剧本,一天下来,全程NPC专业演员跟着,完成任务
  • 重沉浸:则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剧本,体验时长两天一夜,整个游园过程除了NPC陪伴和工作人员跟拍,食宿过程也是一个做任务的过程

也正是场景和体验的极致,使得中山有戏世界能在短时间内从剧本杀的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

所以,当城市万物皆文旅,当周边皆是轻度假的口袋公园,当文旅景区开始去门票,当越来越多的沉浸式内容呈现,即便疫情让我们难以逃离北上广,我们仍旧可以追求“诗和远方”。

上一条:祝贺萨维尔酒管集团&萨维尔咖啡种植园套房酒店续约合作 下一条:文旅部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中华文化主题旅游宣传推广活动